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靠自己艰苦的积累。
可是,这样疯狂的股市对实体经济到底有何益处?可能有人会说:政府会而且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堵截银行的资金流向股市,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交易税等抑制投机。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有许多相似之处。
房地产商在财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者众多,也是中国特色,在欧美日澳不大看到。比平均(average,mean)更恰当的是中值(median)。而美国因1980年代受到日本赶超威胁,所以也乐得观火。尽管1985年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被不少人认为是罪魁祸首。恢复到正常增长恐怕更是遥远的事情。
对资产泡沫的认识比较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它和投机行为难解难分的关系。次贷危机爆发后,许多人批评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认为前几年利率太低,低利率保持时间太长,是危机的导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端于泰国。
话说回来,美联储等美国经济主管部门还是没有失去理智,自己涨息来刺破泡沫。房贷的本意是让借款人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分期偿还无法一下子付清的房款,使大批中产阶级最终拥有自己的住房。其导因也是房地产泡沫。一发财就转移阵地投身房地产显然是原因之一,尽管在讨论中好像不大提到。
轻微的通胀有鼓励投资的正面作用,但过度通胀对经济发展绝对是致命的。轻微与过度的分界线在哪里?以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一个例子,他们的经济学家认为2.5%的实际GDP增长速度是可以持续的(假定5%失业率为全雇用,1%人口增长,1.5%历史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另外,日本一直不愿接受美国的药方,通过开放日本国内市场来激活经济,因为它怕美国趁火打劫。如果没有房地产税等机制回馈地方,等于是房地产业白占其他产业的便宜。相信随着人们都这个问题的研究的深入,会逐渐摸索出一些可行的预测监控方式和对策。比如,用第二房贷(second mortgage)来帮助借贷者少付甚至不付首付(down payment),使他们事实上的贷款-资产比达到甚至超过100%,连借贷手续费都不用准备,全都折算在房贷本金中去了。
那些年,在这些地区有一个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教人们翻手房产( How to flip your house)。为什么不是所有民营商从一开始就投资房地产?房地产有资金、体制等方面的门坎。为什么高通胀是经济发展的毒剂?因为它完全扭曲了经济活动的基本决策标准。最低还款额比每月利息还可以低很多。
其结果也相似:扭曲正常经济行为。假定付了三万,一年后欠款达一百零三万多。
为什么银行愿意借出这种贷款?原则上,两三年的低利期一过,利率就会上跳到市场上同类风险的房贷利率水平,再加上一个收益率差来补偿低利期的损失。一百万买的房子一年后值一百十五万。
有一个似乎相当普遍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中国民营企业家赚了钱后都要大举投资房地产。可是,容易的低利率没有立即导致通胀,却孕育了房地产泡沫。只不过前者集中在某类资产上,而后者是全面性的。而玩翻手房产游戏的人,从借贷人、房贷经纪到银行,没有一个是真正想还清房贷以最后拥有房产的。当然,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情况来说,通胀的具体控制指标是不同的。日元升值推动了1980年代后期日本房地产飙升,而19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了许多投入房地产炒作的银行和企业倒闭,整个银行业陷于危机。
投机是市场形成和完善机制之一。为什么?是不是投资多元化?可是,投资房地产的人和钱远远多于投资在发迹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所以多元化投资解释不了。
这些年吵来吵去,供需关系论,基本经济论,等等等等,四方大家,纷纷出招,各显神通。由于日本和德国类似,银行在经济中处于主控地位,所以银行危机窒息了整个经济。
也许从全国来看通胀率低于收入中值增长率,但可能仍高于不发达地区的收入增长。这就是典型的泡沫经济。
可是我这里有这么一条定律:资产增值过快就一定会形成泡沫。所以关键都是在把握适度上。那就是传统房贷者和因房价飞涨而买不起房的人。通胀率得低于国民平均收入的增长率才行。
香港是产业空洞化的一个例子。后来,连这种方式也觉得不过瘾了,又有只付利息(Interest-Only, IO),甚至加上option,每月只要付最低还款额以上任何款额都可以。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大敌,这已经是被世界各国接受的一条铁律。不久又逢911,整个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为了让这个游戏快快地玩转起来,他们用各种办法帮助没钱的借贷者克服入门障碍。这里的全面并不是同步或齐步的意思。
可是,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中的投资回报这一经济行为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整体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海市蜃楼而无法持久。泰国短期外债支付出现危机,为了保持泰铢于美元的固定汇率而导致外币储备出空。据说当时日本天皇在东京的皇城的地产价值超过整个加州。也有学者提出把国民资产和国民收入放到一起来,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对象,并从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宏观调控指标和调控方式。
中国股市这两年的年增长率超过翻番。只要有市场,就会有投机,用不着鼓励。
真正是空手套白狼,杠杆系数无穷大。但中间其实还有几年的过程。
1997年后韩国产业的遭遇说明这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泡沫经济笼罩下,正常经济就被窒息了。